2025 – 08 – 31 QT 以西結書 24:15~27
以西結書 24:15~27
24:15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:
24:16 人子啊,我要將你眼目所喜愛的忽然取去,你卻不可悲哀哭泣,也不可流淚,
24:17 只可歎息,不可出聲,不可辦理喪事;頭上仍勒裹頭巾,腳上仍穿鞋,不可蒙著嘴唇,也不可吃弔喪的食物。
24:18 於是我將這事早晨告訴百姓,晚上我的妻就死了。次日早晨我便遵命而行。
24:19 百姓問我說:你這樣行與我們有甚麼關係,你不告訴我們麼?
24:20 我回答他們: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:
24:21 你告訴以色列家,主耶和華如此說:我必使我的聖所,就是你們勢力所誇耀、眼裡所喜愛、心中所愛惜的被褻瀆,並且你們所遺留的兒女必倒在刀下。
24:22 那時,你們必行我僕人所行的,不蒙著嘴唇,也不吃弔喪的食物。
24:23 你們仍要頭上勒裹頭巾,腳上穿鞋;不可悲哀哭泣。你們必因自己的罪孽相對歎息,漸漸消滅。
24:24 以西結必這樣為你們作預兆;凡他所行的,你們也必照樣行。那事來到,你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。
24:25 人子啊,我除掉他們所倚靠、所歡喜的榮耀,並眼中所喜愛、心裡所重看的兒女。
24:26 那日逃脫的人豈不來到你這裡,使你耳聞這事麼?
24:27 你必向逃脫的人開口說話,不再啞口。你必這樣為他們作預兆,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。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結 24:25 人子啊,我除掉他們所倚靠、所歡喜的榮耀,並眼中所喜愛、心裡所重看的兒女。
3. 默想分享 經文背景:以西結書24章的後半部分,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相當令人震撼,令人不解,也是令人心碎的經文段落。在宣告耶路撒冷被圍困的同時,上帝在先知身上實際上演了「預言的象徵性行動劇」,藉由妻子的死與忍住悲傷,來預告上帝將即降臨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審判。
(1)v15~24 上帝透過先知發出「沸騰銅鍋」的比喻之後,竟然在以西結身上親自上演了「象徵預言的悲劇」—「人子啊,我要將你眼目所喜愛的忽然取去,你卻不可悲哀哭泣,也不可流淚,只可歎息,不可出聲,不可辦理喪事;頭上仍勒裹頭巾,腳上仍穿鞋,不可蒙著嘴唇,也不可吃弔喪的食物。」(v16~17)這讓我想到上帝曾要先知何西阿去娶一個淫婦,而且還要三番四次原諒淫婦的背叛犯罪,來啟示上帝對於罪人的慈愛。顯見「先知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了的」,因為先知在被呼召的時候已經不再屬於自己,而是單單完全屬於神。同樣地,我相信很多人在這裏會有很大的疑問、衝擊、震撼—上帝不是慈愛的嗎?上帝不是樂於祝福我們與我們的家庭嗎?為什麼會允許這些事發生在神的兒女身上?特別對於追求「世俗成功神學」的人來說,上帝在這裏的作為簡直「不可理喻」,根本不像上帝,反而更像「魔鬼的詭計」。所以讀聖經一定要讀整本,一定要從整本聖經來啟示某一個段落的經文,不然斷章取義,我們會嚴重錯誤的理解神,進而走偏了道路。
首先我們要知道,不是魔鬼,而是上帝親自取走先知妻子的生命,還命令先知只能歎息,卻不准出聲,不可流淚,不可悲哀哭泣,不准辦喪禮…」。而且還要「仍要束上頭巾,穿上鞋」,這個命令要求以西結在經歷喪妻之痛的時刻,外表上必須表現得若無其事。這不僅違反了人性,也挑戰了當時的社會文化。然而,先知的順服是即時且絕對的—「次日早晨,我便遵命而行。」(v18)。
v19~24 上帝這一連串的操作:預言行動劇,首先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引起百姓的注意力:「百姓問我說:你這樣行與我們有甚麼關係,你不告訴我們麼? 」(v19)然後上帝因材施教,藉由先知「不尋常的遭遇,與違反人性的表現」,來宣告上帝審判的預言: —「以西結的妻子」對比「上帝的聖所」(v21):「我必使我的聖所被褻瀆,就是你們勢力所誇耀、眼目所喜愛、心裡所愛惜的…」正如妻子是以西結「眼目所喜愛」的,宏偉的耶路撒冷聖殿,也是以色列人國家榮耀的頂峰、民族自信的來源、他們「眼目所喜愛、心裡所愛惜」的對象。
— 「以西結的喪妻之痛」對比「以色列的亡國之殤」:上帝將要摧毀聖殿,並使他們留在猶大地的兒女慘遭殺戮。以色列將要經歷的,是一場規模巨大無比的國殤。
— 而最關鍵的連結在於「哀悼的方式」(v22~23):「那時,你們必行我僕人所行的,不蒙著臉頰,也不吃弔喪的食物…你們必因自己的罪孽相對嘆息,漸漸消滅。」 當耶路撒冷陷落、聖殿被毀的消息傳來時,倖存的百姓將會經歷一種巨大到無法用傳統方式表達的哀傷。他們的反應將和以西結一模一樣—沉默、麻木: — 震驚與麻木:災難的規模超乎想像,聖殿的毀滅是對他們信仰根基的致命打擊,巨大的震驚使他們失語。
— 罪咎的重壓:他們將意識到,這一切不是無情的命運,而是他們自己罪孽的直接後果(「因自己的罪孽」)。巨大的悲痛混雜著羞愧和自責,使他們無法像悼念無辜者那樣放聲大哭。哀悼的儀式在此刻顯得虛偽而無力。
— 無處不在的死亡:當死亡如此普遍,以至於每個家庭都失去親人時,傳統的社區哀悼儀式也失去了意義。
v24 「以西結必這樣為你們作預兆;凡他所行的,你們也必照樣行。那事來到,你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。」以西結的個人悲劇,成了整個民族未來經歷的縮影。當他們親身陷入那種無言的悲痛時,他們就會徹底明白,以西結所傳講的一切,都源於那位掌管歷史的、公義的上帝。—《網路解經資料》
(2)v25~27 是先知靜默期的結束與復興的序幕。最後,上帝對以西結個人說了一個應許,為他這段痛苦的服事畫上一個句點,也為未來的盼望拉開序幕。上帝宣告,當聖殿被毀、兒女被殺那天,必有「一個逃脫的人」來到巴比倫,親口將這消息告訴以西結(v26)。「那位帶來耶路撒冷毀滅消息的逃亡者,正是以西結書中反覆提到的象徵—『餘民』」—參《活潑的生命》
v27「你必向逃脫的人開口說話,不再啞口。你必這樣為他們作預兆。」
— 啞口:自從以西結蒙召初期(3:26~27),上帝就限制了他的言語。他不能隨意說話,只有當上帝有話傳達時,他的口才能打開。這「啞巴」的狀態,象徵著在審判期間,上帝拒絕與悖逆的子民進行無謂的對話。
— 開口說話:當審判的預言被逃亡者的口證實,當最沉重的打擊已經落下,以西結的靜默期也將宣告結束。他作為「審判先知」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。從此以後,他的口要被打開,傳講「新的信息」——關於悔改、復興與盼望的信息(這也開啟了以西結書33章之後的內容)。這個應許,是在先知個人和整個民族最黑暗的時刻,所投下的一線黎明之光。審判不是終點,沉默之後,上帝新的話語將會臨到。—《網路解經資料》
4. 今天的回應 突然發現,讀舊約,或是現在我們在QT以西結書,實在是件「考驗人信心」的功課。因為對於那些不信主,或是信心軟弱的基督徒,肯定會遇到極大的衝擊,發現舊約的上帝與我們的想像差得太多了。特別是當我們還沒有好好地研讀「整本聖經」,只喜歡看新約或是部份的經文,對上帝沒有整全的認識與了解,衝擊性會更大。就是上帝為什麼有時候這麼「不講道理」、「違反人性」…,這樣我們怎麼傳福音?怎麼讓人可以相信這位上帝?
其實上帝的慈愛中有公義,公義中有慈愛,慈愛公義是不能分開的。上帝的慈愛是給那些願意「順服聽話」的蒙恩兒女們;而上帝的公義審判也是向著「悖逆不肯悔改」的人。人性中的老我與敗壞,只喜歡「自我中心」、喜歡「迎合我的想法」;但是真正悔改更新的兒女,就會「完全的信靠神、愛神、順服神」。「福音」絕對不是將上帝任人扭曲為要迎合世人的慾望,而是勸人捨棄老我認識並且順服「整本聖經中所啟示的這一位上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