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– 05 – 30 QT 民數記 31:13~24

民數記 31:13~24
31:13 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,並會眾一切的首領,都出到營外迎接他們。
31:14 摩西向打仗回來的軍長,就是千夫長、百夫長,發怒,
31:15 對他們說:你們要存留這一切婦女的活命嗎?
31:16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,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,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。
31:17 所以,你們要把一切的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殺了。
31:18 但女孩子中,凡沒有出嫁的,你們都可以存留她的活命。
31:19 你們要在營外駐紮七日;凡殺了人的,和一切摸了被殺的,並你們所擄來的人口,第三日,第七日,都要潔淨自己,
31:20 也要因一切的衣服、皮物、山羊毛織的物,和各樣的木器,潔淨自己。
31:21 祭司以利亞撒對打仗回來的兵丁說:耶和華所吩咐摩西律法中的條例乃是這樣:
31:22 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鉛,
31:23 凡能見火的,你們要叫它經火就為潔淨,然而還要用除污穢的水潔淨它;凡不能見火的,你們要叫它過水。
31:24 第七日,你們要洗衣服,就為潔淨,然後可以進營。

1. 經文3遍

2. 今天默想經文 民 31:16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,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,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。

3. 默想分享 (1)v13~18 當以色列打了勝仗,凱旋歸來之時,摩西、祭司與一切的首領營外迎接他們。本來應當是爭戰得勝的榮耀時刻,卻迎來了摩西的憤怒。因為摩西看見了歸來的領袖(千夫長、百夫長),竟也將將米甸仇敵的男孩、女人與財物一起帶回去,卻沒有當下處死。於是吩咐「把一切的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殺了;但女孩子中,凡沒有出嫁的,你們都可以存留她的活命。」(v17~18)

摩西為什麼要如此處置已婚婦女與男孩?是不是太過小題大作?太過殘忍了?如果按照我們今天民主社會人本主義至上的角度來看,好像摩西太過殘忍了。但整本聖經我們也經常看到或一再提及,其實上帝更多時候更加殘忍,因為經常要求要除盡仇敵,不管是對亞瑪力人,或是迦南地人…,因為聖經不是以人為中心,而是以神為中心。昨天的經文我們就看見了,這不只是一場現實世界的戰爭,更是一場「屬靈爭戰」,是上帝的聖潔性情與罪惡(淫亂與偶像)的戰役。打仗的以色列人沒有屬靈的意識,忘記:「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,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,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。」(v16),他們不知道神要報的仇最重要的目的,是要以色列民學習:除去罪惡恢復聖潔。

v19~24在處死已婚米甸婦女與男孩之後,摩西吩咐百姓要有一個「潔淨的過程與儀式」:
一、所有參戰、殺人或接觸死屍的人都要在營外停留七天,並在第三天和第七天進行潔淨,俘虜也同樣需要潔淨。(v19)
二、所有的衣物、皮具、山羊毛製品、木器都要潔淨。(v20)
三、凡能經火的金屬(如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鉛等)都要用火煉過,再用潔淨水潔淨;不能經火的物品則用潔淨水潔淨。(v21~23)
四、第七天之後,洗淨衣服的人才可以進入營中。(v24)

(2)所以看似殘忍的命令,背後最主要的原因,是為了保持以色列人的聖潔純正。殺了被俘的男孩,是因為不使一個拜偶像的民族在將來繁殖開來,同時也有承受應許之地的問題。殺了已嫁的女子,是因為「已嫁的女子」的原意是曾與男人有性關係者,特別在這裏面有許多曾經是陷害以色列犯罪拜偶像的女人,留下來恐怕會使以色列人再犯下同樣的罪行。只留下「未出嫁」的女子,主要是她們一方面與勾引以色列人犯罪之事無關,一方面是將來可為婢女,也比較有教化的可能性。

以前我們在解經時也一再重申,罪惡就像麵酵一樣,一點點就足以敗壞全團。以色列百姓就像屬靈的初生嬰孩,幼稚無知沒有屬靈的分辨抵抗能力,上帝為了完成塑造他們與成全他們祝福萬國的計畫,只得必須嚴格護衛他們不受任何罪惡可能的玷污。舊約上帝治理的方法與新約不同,舊約倚靠的是宗教與律法,新約則是耶穌帶來聖靈的內住與更新改變。但是不管舊約或新約,上帝總是按照公平公義來治理審判。就像我們不管是像以賽亞出身貴族、或像約瑟、但以理年輕隻身被擄、或像保羅出身嚴謹的宗教系統、或像12門徒出身卑微三教九流、或像以斯帖竉幸封后、或像路得出自受咒詛民族…,我們都不能有任何藉口責怪出身、命運、環境來推託我們擁有的不幸人生,反而每一個人都應該倚靠上帝化咒詛變成祝福迎向一個光明的人生。人生就是一連串不斷「抉擇」的過程,就看我們抉擇的是「滿足自我中心」的滅亡大道、還是「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」的天國十架道路了。

4. 今天的回應 有時候發現,在民主自由社會底下生活慣了的人,讀起聖經會很辛苦。因為人本主義掛帥的年代,人人習慣自我中心,以人為本,實在經常會看不慣聖經中上帝的「所作所為」,覺得太過殘忍霸道,或許只是敢怒不敢言。包括我自己,或是我也經常聽到許多抱怨上帝的看法意見。只是讀經久了,我慢慢從人本主義悔改轉向「神本主義」,從「自我中心」調整「以神為中心」,漸漸體會到神對罪惡的憤怒與無法妥協,又看見人對罪惡的輕慢與隨便。敬畏神永遠是我們與神建立關係的起頭,不是要求神按照我的個性觀念或喜好,而是悔改轉向神,以基督的心為心,愛神所愛,恨神所惡,才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