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– 05 – 10 QT 民數記 21:10~20
民數記 21:10~20
21:10 以色列人起行,安營在阿伯。
21:11 又從阿伯起行,安營在以耶亞巴琳,與摩押相對的曠野,向日出之地。
21:12 從那裡起行,安營在撒烈谷。
21:13 從那裡起行,安營在亞嫩河那邊。這亞嫩河是在曠野,從亞摩利的境界流出來的;原來亞嫩河是摩押的邊界,在摩押和亞摩利人搭界的地方。
21:14 所以耶和華的戰記上說:「蘇法的哇哈伯與亞嫩河的谷,
21:15 並向亞珥城眾谷的下坡,是靠近摩押的境界。」
21:16 以色列人從那裡起行,到了比珥(比珥就是井的意思)。從前耶和華吩咐摩西說:招聚百姓,我好給他們水喝,說的就是這井。
21:17 當時,以色列人唱歌說:井啊,湧上水來!你們要向這井歌唱。
21:18 這井是首領和民中的尊貴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。以色列人從曠野往瑪他拿去,
21:19 從瑪他拿到拿哈列,從拿哈列到巴末,
21:20 從巴末到摩押地的谷,又到那下望曠野之毗斯迦的山頂。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民 21:17 當時,以色列人唱歌說:井啊,湧上水來!你們要向這井歌唱。
3. 默想分享 (1)v10~15 在經歷過銅蛇事件之後,以色列人順服神的命令,再一次啟程前往迦南地,這段經文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接近尾聲時的行程。他們從何珥山出發,繞過以東地,一路北上,經過多個地點,最終來到毗斯迦山頂,可以遠眺應許之地。以色列人經過的地點包括阿伯、以耶‧亞巴琳、撒烈谷、亞嫩河、瑪他拿、拿哈列、巴末、比珥、毗拉他音、亞珥嫩、底本迦得、亞摩利的邊界,最後到達毗斯迦山。這些地點的記載,顯示以色列人雖然走的是艱難、曲折的路,但這是出於順服神的命令,避免與以東、摩押直接衝突,
以色列民因為不能走以東的王道,必須繞道所走的路,是一條地勢極為險峻,由山谷與斜坡相連,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的道路。但因為是上帝帶領他們,雖然辛苦,卻是一路的平安!加上走在將要進入的迦南地,沿路看見周圍肥沃寬廣的流奶與蜜之地,看到未來的盼望,不再只是侷限於眼前短暫行走的艱難,從神的眼光來看未來總是充滿無限的希望。
v16~20以色列人來到了比珥,在希伯來語中,「比珥」的意思就是「井」。這段經文的意思,與以色列人在曠野兩次因缺水而向摩西發怨言、神賜水的經歷有關。第一次是在出埃及記17章利非訂擊磐出水;第二次是在民數記20章加低斯的米利巴水事件,當時百姓因缺水爭鬧,神吩咐摩西招聚百姓,並要摩西吩咐磐石出水(但摩西卻擊打磐石,因而被神責備)。而民數記21章16節的「這井」,是指這一次在比珥,神再次吩咐摩西召聚百姓,並藉著百姓和首領用杖挖井,神使水湧出,供應以色列人的需要。這次事件不同於前兩次,因為百姓沒有爭鬧,而是同心合意地挖井並唱詩讚美神,顯示他們的態度有所轉變。
(2)v17~18「井啊,湧上水來!你們要向這井歌唱。這井是首領所挖,是民中的尊貴人用圭、用杖所掘的。」這首井歌,是以色列人在曠野40年中,少有的讚美詩歌之一,標誌著他們經歷神信實供應的時刻。這事件發生在他們繞過以東、進入摩押地區的途中,象徵神在困難和乾渴中,仍然賜下生命活水,預表神對祂百姓持續的看顧與恩典。根據拉比的傳統,猶太人每月第三個安息日要頌唱v17~18這首「井歌」,求神繼續更新祂的百姓。
v19~20在神的持續的帶領與供應之下,以色列民繼續行經瑪他拿、拿哈列(神的溪谷)、 巴末(高地)、毗斯迦的山頂前的摩押谷。「遠望曠野」暗示即將鳥瞰約旦河谷與應許之地
4. 今天的回應 以色列民信心的旅程,其實是起起伏伏的,極容易受到環境好壞、肉體情緒一點點的波動所影響,十分的不穩定。反觀迦勒與約書亞不管日子好壞,他們的信心總是將根基扎根在神的話語之上,以致於總不動搖。看看今天教會的基督徒,我們的信心完全反應以色列民信心的光景,到底是受到環境、身體、情緒的影響隨時浮動?還是始終建造在神話語的磐石上,堅信不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