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– 04 – 13 QT 民數記 13:25~33

13:25 過了四十天,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, 13:26 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,見摩西、亞倫,並以色列的全會眾,回報摩西、亞倫,並全會眾,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;
13:27 又告訴摩西說: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,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;這就是那地的果子。
13:28 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,城邑也堅固寬大,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。
13:29 亞瑪力人住在南地;赫人、耶布斯人、亞摩利人住在山地;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但河旁。
13:30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,說: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!我們足能得勝。
13:31 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: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,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。
13:32 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,向以色列人報惡信,說:我們所窺探、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,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 都身量高大。
13:33 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,就是偉人;他們是偉人的後裔。據我們看,自己就如蚱蜢一樣;據他們看,我們也是如此。

1. 經文3遍

2. 今天默想經文 民 13:30 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,說: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!我們足能得勝。

13:31 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: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,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。

3. 默想分享 (1)v25~29經過了40天之後(從迦南地南方「巴蘭曠野的加低斯」(v25)到北方的「哈馬口」 (v21),距離大約400公里,往返大約需要「40天」),被派出去窺探迦南地的探子回來報告成果:「見摩西、亞倫,並以色列的全會眾,回報摩西、亞 倫,並全會眾。」(v26),並且帶回「那地的果子」當作證據。探子報信的內容,我把它區分為「眼見的事實」與「兩種結論」。

一、眼見的事實:12個人應該都是一致的,就是他們看見—

(一)迦南地果然是個「流奶與蜜」之地,並且有帶回來的果子為證(v27)。代表這地肥沃肥沃富饒,根據昨天v23連葡萄都需要二個人扛,可見物產之豐盛。

「這裏迦南地被形容為『流奶與蜜之地』.對以畜牧維生的人而言,這話是描繪土產的豐盛;但對農夫來說卻不盡然。奶 來自羊群,蜜─大概是指棗的果漿,不是指蜂蜜─是自然的出產。《烏加列史詩》 巴力與摩特中,也有類似的話,描述大地回復豐饒時,河谷流滿了蜜。早至《 辛奴亥的故事》的埃及文獻,都描述迦南是個有豐富自然資源,農產又豐盛的地方(出3:7~10)。」─《舊約聖經背景註釋》

(二)迦南地的居民是「強壯的民族」,城邑也「堅固寬大」(v28)。他們又遇見亞衲族的人,亞衲族也可譯為亞衲的後裔,是身材異常高大的一族,被探子視為「偉人」(v33)

v29探子又詳細地列出了包括亞瑪力人、赫人、耶布斯人、亞摩利人、迦南人…的地理分佈位置。

「亞瑪力人好戰,住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島(出17章,民14:45);赫人住在希伯侖一帶;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(書15:63);亞瑪力人也住在山區;迦南人則多沿海而居,或住在山谷中。」─《啟導本聖經註釋》

二、兩種結論

雖然12位探子一開始如實報告了「窺探」的結果,但是接下來顯然12個探子分成了二個不同的陣營,差別就在於每個人雖在「相同看見的基礎」上,卻加上了屬於「自己的不同看法與結論」:

(一)第一個陣營就是其中10個探子,他們的信心基礎是奠基在「肉眼的環境」之上,因為信心軟弱,也把百姓引到了恐懼與危險之境,結果成了「報惡信之人」:

A. 所面對的仇敵都是「吞吃居民」的人(v32)。這是因為看見敵人強壯高大、城邑堅固寬大,甚至有不少身材高大的「偉人」。

B. 我們就是準備被吞吃的對象(v33)。因為「他們是偉人的後裔,據我們看,自己就如蚱蜢一樣;據他們看,我們也是如此。」

(二)第二個陣營只有二個人,就是迦勒與約書亞。雖然他們肉眼看到的一切與另外10個人一模一樣,但是他們「信心 的眼睛」卻看到了完全相反的結果。對另外10個探子而言,我們像是仇敵的食物;但是對迦勒與約書亞而言:「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,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;因 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,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。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,不要怕他們!」(14:9)因為他們相信神的話,結果仇敵反倒成了「我們的食 物」。迦勒的結論是:「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!我們足能得勝。」(v30)

(2)12個支派的年輕領袖,他們不僅是要帶回窺探的結果,重點是他們的信心將影響整個以色列百姓。他們代表整個 以色列200多萬人進迦南地,他們的眼成為眾人的眼,他們的腳成為眾人的腳,但是他們的心,也成為眾人的心。眾人把信心完全交給他們,結果12個裏面有 10個人是沒有信心的,卻讓整個以色列人都信心融化了。我們要從這12個探子學功課,要小心我們所看的、所聽的、所走的、所做的一切,雖然都是外在環境的 事實陳述,但是卻不能成為我們「信心的抉擇」,因為基督徒是活在「屬靈世界裏的人」。我們的信心,只能夠建立在神的話語上。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單憑眼見,因 為真實蒙神悅納的信心,是「所望之事的實底、未見之事的確據」,我們必須從神的眼光看見「雖然肉眼看不見,但是更真實的神的心意與真理」。

迦勒與約書亞敢於與人不同,即使同樣是領袖,也曾經一起同甘共苦,但是他們拒絕在真理上妥協,拒絕與大多數的群眾 認同,而堅持走上帝旨意的道路。整本聖經啟示我們一件事情,「餘民」總是少數人。基甸只用300勇士就打破了13萬5000人、耶穌只用12個人改變全世 界、「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(太7:13-14)我們絕非故意要與人不同, 而是要「敢於堅持真理」,那些無知眼瞎的人都當醒起,好好讀經行道,因為末後的世代邪惡,沒有信心的人都會站立不住,隨波逐流。

4. 今天的回應 我們受造為人,都有肉體的眼睛可以看這個世界;但是相信神的兒女,卻另有一雙「屬靈的眼睛」,可以透過聖靈看見 「屬靈的世界」。肉體的眼睛,總是帶出「屬肉體的結論」;但是屬靈的眼睛,透過聖靈使我們靈魂甦醒,使我們能活在「神話語的信心」中,是可以「勝了這個世 界」!但即使在教會之中,仍有不少「屬肉體的基督徒」,活在屬肉體的層面上,與不信神的人幾乎無異。曾有位牧師說過,在歷史的教訓上,常有屬肉體的基督徒 起來攻擊屬靈的基督徒。一個是按照肉體而活,一個是按照神的話語而活,求神幫助我們選對陣營,成為能夠得勝進入迦南地的少數餘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