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– 04 – 07 QT 民數記 11:1~9

2025 – 04 – 07 QT 民數記 11:1\~9

民數記 11:1~9
11:1 眾百姓發怨言,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。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,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,直燒到營的邊界。
11:2 百姓向摩西哀求,摩西祈求耶和華,火就熄了。
11:3 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,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。
11:4 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;以色列人又哭號說:誰給我們肉吃呢?
11:5 我們記得,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,也記得有黃瓜、西瓜、韭菜、蔥、蒜。
11:6 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,除這嗎哪以外,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。
11:7 (這嗎哪彷彿芫荽子,又好像珍珠。
11:8 百姓周圍行走,把嗎哪收起來,或用磨推,或用臼搗,煮在鍋中,又做成餅,滋味好像新油。
11:9 夜間露水降在營中,嗎哪也隨著降下。)

1.  經文3遍

2. 今天默想經文 民 11:2 百姓向摩西哀求,摩西祈求耶和華,火就熄了。

3. 默想分享 (1)v1~3這才走了三天的路程,百姓可能就因為曠野路途的艱辛環境而發怨言、惡語,結果觸動上帝的憤怒,火燒營區,直到摩西代百姓向上帝祈求火才止住。v4~6接著以色列民當中的閒雜人(跟著他們的外族人)起貪慾之心,同時影響了以色列百姓跟著一起又為食物抱怨:沒有肉吃,因為上帝給百姓在曠野的主食是隨露水降下來的「嗎哪」,讓以色列百姓吃膩倒了胃口。這裏我們學習:
一、不管我們願不願意,但是神時刻與人同在,也一直在垂聽人口中的言語,鑑察人心中的意願。以致於百姓發怨言惡語的時候,神就聽見了。這提醒我們必須敬畏神,知道神一直同在。願我們「口中的言語、心中的意念,在神面前得蒙悅納。」

二、舊約的上帝好像很喜歡動怒,動不動就殺人,這讓許多人因此跌倒,無法相信神,因為感覺不到慈愛的天父,和新約的形象完全不同。所以有些人不喜歡舊約的上帝,比較喜歡新約的耶穌。其實上帝過去、現在、直到未來,都不曾改變,過去在舊約的上帝,如今也是在新約的天父。很多人喜歡聽自己想聽的,看自己想看的,這樣的人不會真正了解聖經中的上帝。我們必須學習放下自己的成見框架,重新用「整本聖經」來學習認識一位「完整而且真實」的天父上帝,否則我們讀聖經就會偏頗,我們的信仰也會變得自以為是。

上帝在這裏為何如此生氣?首先這裏清楚說到百姓從心裏與口中發出的是「怨言、惡語」,這都源自於一個「不信的惡心」。我們提過這段曠野的路程,其實原本只要短短的11天就能到達(申1:2)但是因為百姓沿路上持續的不信,經不起神的考驗,見證他們因為不信的惡心無法承接應許的祝福,也無法承接「祝福萬國」的福音使命。神要揀選的是信心的子民,不信的心是惡心,因為不信不聽神的話,對神悖逆是大罪,與墮落的天使一樣。若無悔改,終將與神隔絕。另外我個人的看法是「多給誰的,就向誰多取」(路12:48)。這群以色列百姓幾乎是人類歷史中看過最多神蹟,與上帝最親近的一群「天之驕子」。他們見過埃及十災、走過紅海、約但河、天天有雲柱火柱、有餵飽二百萬人的嗎哪與飲水天天供應…,但是神蹟卻叫這群百姓更加屬肉體,更加敗壞,更加自我中心。神大能的拯救,天天的餵養,聖潔大能的上帝甘願與這群悖逆的百姓同住,但似乎他們並不領情。他們完全活在一個「極度以自我為中心」的私慾裏面,像「大爺」一樣指望上帝好好的「伺候」他們,不合己意就抱怨惡語。多給誰的,就必向誰多取。上帝拯救、餵養、賜福百姓的目的,不是為要伺候大爺,而是期待百姓回應呼召,成為上帝的見證人、成為祝福萬國的器皿。當這群百姓不願意從自我中心的罪中悔改,神必要管教與審判。

三、v4外族人大起貪慾之心,竟然讓以色列百姓這麼快就忘記在v1中上帝用火來管教他們的怨言惡語,然後再次又因為「沒有肉吃」發怨言,甚至強調上帝給的嗎哪比不上埃及的食物,聖經上說他們這是貪慾的心。這裏注意二點。第一,貪婪來自於比較。我們喜歡到處跟人比較:埃及的食物,比上帝給的食物好;別人的房子比我的房子大,車子比我貴、錢比我多、老婆比我家的漂亮溫柔、老公比我家的賺錢更多又更體貼、別人家的小孩比我家的更聰明聽話…。比較的結果,就是抱怨,自卑自憐,不然就是驕傲,這全都是罪的結果。第二,貪婪使我們拒絕接受上帝給我們的一切環境,不但對人抱怨,也是不滿上帝的安排,對上帝同樣是抱怨。貪婪使我們不信、悖逆、不能領受恩典、遠離我們的呼召。

我們當然可以跟上帝求更好的環境、更好的食物、更好的工作、更好的一切。但是不是用比較、貪婪、抱怨、自卑、驕傲、不滿…的方式,而是用信心、忍耐、等候、小事上忠心、為擁有的一切感恩、喜樂、願意付出成為他人的祝福…。我們的心對神對人調整成為信、望、愛,相信上帝是樂於賜福給我們的。

4. 今天的回應 亞當夏娃受造蒙福,承接美好的伊甸園應許之地。但是他們卻不肯「順服神的旨意、跟隨神的道路」,以致於被逐出伊甸園。神在歷世歷代揀選人、賜福予人,但同時伴隨的是神也在考驗人心:「到底肯不肯順服想神的話」、「肯不肯跟隨主同走生命義路,也是窄路」,還是「各人偏行己路,任意而行」?經不起考驗,又不肯悔改之人,將要「與神隔絕」;反倒是願意悔改以致於順服之人,神賜他們「靈魂甦醒」,「為主自己的名引導羊走人生義路」。每位基督徒都承接了神的應許或祝福,但同時也領受了試驗(考試)。神的旨意,是得著一群「聖潔合用的器皿」成為天國子民,進到榮耀裏去。我們這個人才是重點,而不是地方,我們的標竿是活出基督的性情,別無他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