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– 09 – 27 QT 尼希米記 12:31~47
尼希米記 12:31~47
12:31 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,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,排列而行: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,
12:32 在他們後頭的有何沙雅與猶大首領的一半,
12:33 又有亞撒利雅、以斯拉、米書蘭、
12:34 猶大、便雅憫、示瑪雅、耶利米。
12:35 還有些吹號之祭司的子孫,約拿單的兒子撒迦利亞。約拿單是示瑪雅的兒子;示瑪雅是瑪他尼的兒子;瑪他尼是米該亞的兒子;米該亞是撒刻的兒子;撒刻是亞薩的兒子;
12:36 又有撒迦利亞的弟兄示瑪雅、亞撒利、米拉萊、基拉萊、瑪艾、拿坦業、猶大、哈拿尼,都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,文士以斯拉引領他們。
12:37 他們經過泉門往前,從大衛城的臺階隨地勢而上,在大衛宮殿以上,直行到朝東的水門。
12:38 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。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,在城牆上過了爐樓,直到寬牆;
12:39 又過了以法蓮門、古門、魚門、哈楠業樓、哈米亞樓,直到羊門,就在護衛門站住。
12:40 於是,這兩隊稱謝的人連我和官長的一半,站在 神的殿裏。
12:41 還有祭司以利亞金、瑪西雅、米拿民、米該亞、以利約乃、撒迦利亞、哈楠尼亞吹號;
12:42 又有瑪西雅、示瑪雅、以利亞撒、烏西、約哈難、瑪基雅、以攔,和以謝奏樂。歌唱的就大聲歌唱,伊斯拉希雅管理他們。
12:43 那日,眾人獻大祭而歡樂;因為 神使他們大大歡樂,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,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。
12:44 當日,派人管理庫房,將舉祭、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,就是按各城田地,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分,都收在裏頭。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,就歡樂了。
12:45 祭司利未人遵守 神所吩咐的,並守潔淨的禮。歌唱的、守門的,照著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也如此行。
12:46 古時,在大衛和亞薩的日子,有歌唱的伶長,並有讚美稱謝 神的詩歌。
12:47 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時候,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、守門的,每日所當得的分供給他們,又給利未人當得的分;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分。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尼 12:43 那日,眾人獻大祭而歡樂;因為 神使他們大大歡樂,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,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。
3. 默想分享 (1)v31~47今天的經文,來到了尼希米帶領重建城牆的最高峰,就是「城牆奉獻典禮」。藉由奉獻禮,表明百姓願意將城牆與自己「從世俗中分別出來,歸耶和華為聖」。奉獻典禮的進行,一開始將百姓分為二個隊伍—「稱謝的百姓」,第一隊(v31~37)由文士以斯拉(v36)帶隊,他們在城牆上向右走(可能從穀門出發,按逆時針方向經過南邊的城牆v31、37);第二隊(v38~42)則是由尼希米領頭,與第一隊「相迎而行」(他們可能從穀門出發,按順時針方向走過北邊的城牆v39)。
行進的過程中,帶領頌讚與感恩的人走在前頭,然後才是領袖與祭司。其中有幾位祭司負責吹號(v35、41),利未人則「拿著神人大衛的樂器」(v36)演奏,大衛的樂器指的是在禮儀中所使用的琴、瑟、鈸等。最後二個隊伍會在聖殿會合(v40),一起讚美(v41~42)、獻祭(v43)。
(2)v43~47整個奉獻禮是在充滿歡樂的讚美中進行的,也象徵了神「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」(詩22:3),當神的寶座在耶路撒冷的歌唱讚美中升起來的時候(v41~42),遠處的人就看見了神的見證(v43)。留心v43中聖經作者提到這「歡樂」,主詞是神—「因為 神使他們大大歡樂,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,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。」(v43)我們不應特別高舉「奉獻典禮」,因為這整個過程,是從他們靠神剛強重建城牆開始,又經過尼希米和以斯拉在吹角節宣讀律法(8:3)、守住棚節七天講解律法(8:18)、住棚節後禁食禱告(9:1~37)、百姓承認全然敗壞(9:16~17)、百姓簽名立約遵行律法(9:38~10:39)、由神安排他們遷入聖城(11:1)、最後才是「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」(v27)。同樣的,我們與神的關係絕不會只有在「大型聚會」的時刻,而是在平時的讀經、認罪、悔改、立約、奉獻…,是整個生活與生命持續循環的過程。
v44尼希米並沒有停留在「大大歡樂」的「告成之禮」上,而是「當日」就立刻帶領百姓開始奉獻,帶領祭司利未人開始事奉。在慶典中「百姓的奉獻」(v44)可以使服事者得著供應,使聖殿的事奉得以延續 —「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,就歡樂了」(v44)。、「祭司利未人遵守神 所吩咐的,守潔淨的禮」(v45),並再次強調「照著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」的安排,表明他們是嚴格按著神的心意事奉,而不是在人在自己的肉體中發表。
v46~47尼希米要全體動員起來,恢復各人的身分並履行職責,即一起辛勞、一起歡樂、一起認罪、一起立約、一起頌讚、一起慶賀。當神的兒女被成全出來,「百節各按各職,一起建立基督的身體(生命)」,教會就能持續充滿活力與喜樂。— 參《活潑的生命》
4. 今天的回應 今天普遍教會過度高舉「集體性的聚會與慶典」,但卻嚴重忽略「信徒平時與神的關係與真實的生活」。這其中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大多在教會中的成員關係,與我們日常的生活圈是脫節的,今天基督徒不再有「家庭中的教會」與「職場中的教會」這種生活化的關係,以致於信仰與生活嚴重脫節。另一方面教會服事者都承擔了許多人數與奉獻的無形壓力,不自覺得投射在會眾身上,要求更多的參與與委身「聚會與活動」,卻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教導他們「與神同行、與神同活」!這也是神為何在聖經中一再責備猶大百姓的不是「獻祭的儀式與活動」,而是平時的關係與順服:「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,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?聽命勝於獻祭,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。」所以我們在慶典中歡樂的同時,更要提醒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要緊緊與神連結、與神同行,不要變成了雙面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