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– 05 – 17 QT 列王紀上 18:1~15
列王紀上 18:1~15
18:1 過了許久,到第三年,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:「你去,使亞哈得見你;我要降雨在地上。」
18:2 以利亞就去,要使亞哈得見他。那時,撒瑪利亞有大饑荒;
18:3 亞哈將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來。(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華,
18:4 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,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,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裏,拿餅和水供養他們。)
18:5 亞哈對俄巴底說:「我們走遍這地,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邊,或者找得著青草,可以救活騾馬,免得絕了牲畜。」
18:6 於是二人分地遊行,亞哈獨走一路,俄巴底獨走一路。
18:7 俄巴底在路上恰與以利亞相遇,俄巴底認出他來,就俯伏在地,說:「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?」
18:8 回答說:「是。你去告訴你主人說,以利亞在這裏。」
18:9 俄巴底說:「僕人有甚麼罪,你竟要將我交在亞哈手裏,使他殺我呢?
18:10 我指著永生耶和華─你的 神起誓,無論哪一邦哪一國,我主都打發人去找你。若說你沒有在那裏,就必使那邦那國的人起誓說,實在是找不著你。
18:11 現在你說,要去告訴你主人說,以利亞在這裏;
18:12 恐怕我一離開你,耶和華的靈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。這樣,我去告訴亞哈,他若找不著你,就必殺我;僕人卻是自幼敬畏耶和華的。
18:13 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,我將耶和華的一百個先知藏了,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裏,拿餅和水供養他們,豈沒有人將這事告訴我主嗎?
18:14 現在你說,要去告訴你主人說,以利亞在這裏,他必殺我。」
18:15 以利亞說:「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萬軍之耶和華起誓,我今日必使亞哈得見我。」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 王上 18:1 過了許久,到第三年,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:你去,使亞哈得見你;我要降雨在地上。
3. 默想分享 (1)以利亞是先知,但不是神。先知是成為神話語的代言人,忠心傳達神的話,他並不能預先知道或是隨己意掌控神的旨意。所以以利亞當初奉神的差遣宣告旱災的審判,一直過了3年半(路4:25、雅5:17),他才又接到神的命令要對亞哈王宣告神要降雨(v1)。《聖經綜合解讀》—「所羅門在獻殿禱告中向神祈求:『祢的民因得罪你,祢懲罰他們,使天閉塞不下雨;他們若向此處禱告,承認祢的名,離開他們的罪。』(8:35)。但實際上,這個禱告遠遠低估了人的敗壞,因為『大饑荒』中的百姓過了3年也沒有向聖殿禱告,而是繼續『隨從巴力』(v18);縱然巴力不能降雨,他們也無怨無悔、冥頑不靈。可見,亞當的後裔實在已經『全然敗壞』(申31:29),靈性完全死亡(創2:17),在尋求神的事上無能為力;所以『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』(羅3:10),只能倚靠神主動施恩拯救:『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,祂叫你們活過來。』(弗2:1)。」
v3「家宰」是管理王家事務的官員,很希奇的是,最邪惡的君王亞哈,卻有一位「敬畏耶和華的家宰」「俄巴底」。v4到耶洗別的時候,北國已經離棄神60多年,但還有那麼多的「耶和華眾先知」,並且在逼迫的環境還能得著「自幼敬畏耶和華的」(v12)俄巴底的幫助。即使在以色列屬靈最黑暗的時候,神話語的出口還在;即使是在教會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候,基督也沒有離開過祂的教會。我們若憑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眼見的環境,就以為「世人皆醉、唯我獨醒」,很容易陷入自以為義的驕傲,也無法理解神救恩的奇妙。—《聖經綜合解讀》
(2)v5~6大衛遇到三年饑荒,「就求問耶和華」(撒下21:1);而亞哈遇到三年饑荒,卻靠自己的力量去為騾馬尋找青草。當時的以色列人用牛耕地、拉車,騾子是富貴人家的坐騎,馬是軍隊的戰馬。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的庫爾德石碑上記載,亞哈王有兩千輛戰車,因此至少有六千匹馬,需要大量的青草來維持。所以,亞哈想「救活騾馬」(v5),目的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軍隊,並不是體恤百姓的疾苦。—《聖經綜合解讀》
v7~15神要以利亞去見亞哈王,在神的安排之下,以利亞先見著了敬畏神的俄巴底,並且從俄巴底的見證中,我們知道了:
一、耶洗別得勢卻殺害耶和華的眾先知
二、俄巴底敬畏神,藉著機會保護了耶和華的100位先知(每50人藏在一個洞裏,拿餅和水供養他們)
三、即使我們在最黑暗的世代或環境裏,看不到希望,但唯有神知道誰是屬祂的「餘民」—「俄巴底與眾先知」,並且「暗中察看與保守」。我們不必因為別人而絆倒,乃是要信心相信神、忠心事奉神,就必得著生命的獎賞冠冕。
4. 今天的回應 昨天與肢體去探訪,下午是一位大哥,經歷婚姻失敗與中風、破產…,但因為有基督徒朋友多年持續關懷、禱告與奉獻,在患難中開始抓住神,聽詩歌,昨天我們在家中帶領他受洗歸主名下。另一外晚上探訪的是位姊妹,經歷長年婚姻的煎熬甚至壓力大到病痛住院,也是有姊妹不斷代禱、輔導與奉獻,願意交託主權學習感恩。感謝主,讓我想到這二位肢體身邊都有一位敬畏神的「俄巴底」,成為生命中的貴人,不離不棄,以致於有機會能夠歸向主與信靠主。這世界錦上添花者眾,雪中送炭者寡,但我們所做的不是為自己,而是為了主;不是為眼前,而是為永恆,感謝主讓俄巴底的榜樣,也成為我們效法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