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– 12 – 17 QT 箴言 26:1~12
箴言 26:1~12
26:1 夏天落雪,收割時下雨,都不相宜;愚昧人得尊榮也是如此。
26:2 麻雀往來,燕子翻飛;這樣,無故的咒詛也必不臨到。
26:3 鞭子是為打馬,轡頭是為勒驢;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。
26: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,恐怕你與他一樣。
26:5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,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。
26:6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,是砍斷自己的腳,自受(原文是:喝)損害。
26:7 瘸子的腳空存無用;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。
26:8 將尊榮給愚昧人的,好像人把石子包在機弦裏。
26:9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,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。
26:10 雇愚昧人的,與雇過路人的,就像射傷眾人的弓箭手。
26:11 愚昧人行愚妄事,行了又行,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。
26:12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?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。
1. 經文3遍
2. 今天默想經文
箴 26:3 鞭子是為打馬,轡頭是為勒驢;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。
26: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,恐怕你與他一樣。
3. 默想分享 (1)今天經文的進度都在講「愚昧人」。愚昧人就是智慧人的相反,是「不敬畏神」、「不接受神的話」、「自我中心」、「剛愎自用」的一群人。v3「鞭子是為打馬,轡頭是為勒驢;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。」這裏用馬和驢來形容愚昧人,因為這三者的共同特性就是「剛愎自用」,非得用鞭打才願意聽話。愚昧人的「無知」,並不是指他的IQ不高,甚至他可能在社會上有高學歷、高成就、長袖善舞,但是卻因為不肯謙卑悔改,就不能從神領受能夠叫人得救得智慧的「靈性甦醒」。
聖經用很多的比喻來形容並且責備愚昧人,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之應對。「夏天落雪,收割時下雨,都不相宜」(v1),因此愚昧人得尊榮也是如此。「麻雀往來,燕子翻飛」(v2),但卻只在空中、沒有落地。比喻人的咒詛並沒有神奇的力量,神若沒有咒詛,人「無故的咒詛」並沒有效力,就像巴蘭無法咒詛以色列人一樣(民23:7~8)。所以「任憑他們咒駡,惟願禰賜福」(詩109:28)。—《聖經綜合解讀》
v4~5這段話似乎矛盾,康來昌牧師:「其實『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』就是不要跟他一般見識、就不理他。我們也講過在箴言裡有時對愚頑人、惡人,都是躲避、不要講什麼(耶穌對希律、彼拉多、猶太人也不講、不回答了),多回答無益,只是浪費時間;而且我們有時回答到最後,就跟他一樣愚昧(他說一些惹火的話,你就被挑動起來)。……,有時對惡人、愚昧人,我們就是遠離,免得沾上一身腥。『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』,我們先說『要回答他』:一個是照他的愚妄來回答,讓他能夠看出這是一件愚妄的事,而我正在做這愚妄的事;就是你可以用他的愚妄,讓他發現這樣做很蠢、原來他是一個很蠢的人。另外一個就是指出他話裡面的愚妄,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;有時也需要對這些人做一些提醒。」
(2)v6可以與v10一起來看,不管是「藉愚昧人手寄信」,或是「雇愚昧人的,與雇過路人的」,其實就是在講不要去依靠甚至與這些愚昧人或不可靠的人為伍,那就是自己找麻煩;不但事辦不好,還要收他的爛攤子,使自己招致損害。
v7與v9可以一起來看,就是愚昧人沒有讓神的靈在心裏掌權,即使說出好像有智慧的話,卻仍然像是「瘸子的腳」一樣空存無用,或是像「荊棘刺入醉漢的手」會造成危害。v8「把石子包在機弦裏」,主要是指愚昧人得尊榮,無法發揮其功能,並沒有什麼用處。
v11「愚昧人行愚妄事,行了又行,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。」其實這是件很悲哀的事,就是愚昧人是無法從重覆的失敗中記取教訓的—「就如狗轉過來吃它所吐的」,對自己的排泄物不覺得噁心,愚昧人對自己所行的愚妄事也不覺得厭惡,所以總是不斷地重蹈覆轍。
v12「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嗎?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。」愚昧人若承認自己沒有智慧,就有受教的「指望」。而那些「自以為有智慧的人」卻是自欺地生活、自負地滅亡,忠告、命令或責備對他們都全然無效,他們只是在批評和反對別人的時候才需要言論自由。尤其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、又掌握權力的「愚昧人」,他們不可救藥地自負,能造成更大的破壞,對待他們的明智做法就是遠離。—參《聖經綜合解讀》
4. 今天的回應 今天我們看愚昧人,簡單講就是「不受教」,特別是指不接受「神的話語」,堅持己見卻是重覆走錯誤的道路,一錯再錯,害人害己,卻始終看不到自己的問題。其實真正的智慧人,就是從「承認自己是無知的」做起,承認自己的無知,接受神的真知,就是成為「智慧人的關鍵與起頭」,而且一生都當如此行,這就是「敬畏神」、「聽從神的話」。v12「自以為有智慧的人」,才是最大的無知者,因為只靠自己,自以為是,看不到自己的盲點,沒有悔改的希望。每天讀聖經,都是在啟示我們每天都不能靠自己,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斷與決定,每天都來連結於「智慧與生命的源頭」,就像枝子連於葡萄樹,我們才有可能持續活在「靈魂甦醒的真智慧」裏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