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– 08 – 28 QT 士師記 10:10~18
2021 – 08 – 28 QT 士師記 10:10~18
士師記 10:10~18
10:10 以色列人哀求耶和華說:「我們得罪了你;因為離棄了我們 神,去事奉諸巴力。」
10:11 耶和華對以色列人說:「我豈沒有救過你們脫離埃及人、亞摩利人、亞捫人,和非利士人嗎?
10:12 西頓人、亞瑪力人、馬雲人也都欺壓你們;你們哀求我,我也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手。
10:13 你們竟離棄我,事奉別神!所以我不再救你們了。
10:14 你們去哀求所選擇的神;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,讓他救你們吧!」
10:15 以色列人對耶和華說:「我們犯罪了,任憑你隨意待我們吧!只求你今日拯救我們。」
10:16 以色列人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,事奉耶和華。耶和華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難,就心中擔憂。
10:17 當時亞捫人聚集,安營在基列。以色列人也聚集,安營在米斯巴。
10:18 基列的民和眾首領彼此商議說:「誰能先去攻打亞捫人,誰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。」
1. 經文誦讀
2. 今天默想經文
士 10:14 你們去哀求所選擇的神;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,讓他救你們吧!
10:16 以色列人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,事奉耶和華。耶和華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難,就心中擔憂。
3. 分享默想經文 (1)v10以色列人變本加厲,拜偶像拜的比以前更多更雜更亂,唯獨不肯敬拜耶和華,因此神發怒興起非利士人和亞捫人來攻打欺壓他們18年之久,他們這時候才被痛苦催逼不得不來尋求上帝的拯救:「我們得罪了你;因為離棄了我們 神,去事奉諸巴力。」我們有時候看聖經好像是置身事外,又或者感到又氣又急:「以色列人為何如此無知又悖逆?」其實這不正是我們今日大多數人的光景?太平盛世,我們就專斷獨行、自我中心、造神運動…。等到發生問題,到處求神問卜,然後幾乎大家的最後一個選擇才是試試看「聖經上的三一神」。等到神真的解決了我們的問題之後,我們卻又「忘了神是誰?」「忘了我是誰?」依舊回到過去故態復萌,然後以為我們可以選擇用「作禮拜」與「聚會」來打發上帝?卻不明白神的旨意不是要我們多投入一點宗教活動,而是要我們的全心全人全意全力都尊主為大,以神為中心來過活?以色列人的無知,我們今天要記取教訓,天天儆醒,免得多受管教責難。
v11~14跟過去情況不同的是,上帝這次一開始選擇不理會他們了,不像過去當以色列人呼求神,神就應允。這次神卻是回答他們:「我豈沒有救過你們脫離埃及人、亞摩利人……,你們去哀求所選擇的神;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,讓他救你們吧!」顯然神不但發怒,而且更氣的是,以色列人不是初犯,而是一再故意累犯,並沒有從歷史中記取教訓,反而一再故意悖逆。以色列人真正關注的不是神,而是他們的問題;他們要找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,而不是賜生命的主。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學習,就是一個人如果不能從過去的經歷或歷史中學到教訓,卻明知故犯,不肯悔改,這與「初犯」是完全不同的,是「罪加一等」,也會惹動神更大的怒氣。「既然你們這麼愛拜,愛這麼多偶像,為什麼不找你們所拜的這些來救你們?」神對他們的諷刺,主要是在打醒他們,也在打醒我們,為什麼要找這麼多「替代神的偶像」,卻就是不肯直接來敬拜「唯一的真神」。
(2) v15~16看起來以色列人這次是真心悔改了:「…以色列人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,事奉耶和華。」有時候神故意拖延,或是充耳不聽,甚至拒絕,有時候可能也是一種考驗。就像「寡婦與不義的官」的比喻,或是「浪子的比喻」,我們都看見一個人要悔改,或是學習生命的功課,通常必須經歷「人的盡頭」與「神的起頭」。我們一遇到問題,總是希望「立刻逃離痛苦」、「馬上解決問題」,卻不是開始思想與調整「我們與神與人的關係」,也不是「重新過一個悔改的生活方式」,更新我們的思想、習慣、作息…,慢慢與神對齊。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口頭上的悔改,並不是真正的悔改,而是應付上帝而已。神也知道人的詭詐,所以允許人在困難與環境中受久一點的熬煉,通常都是為了要讓人經歷「罪的可怕與痛苦」、「自我中心帶來的痛苦」,最後「醒悟過來」、靈魂甦醒,真心離棄罪惡,信靠上帝;而不是口頭上的應付,卻仍然享受自我中心與罪中之樂。神不是「虐待狂」,喜歡看人受苦,而是不得已,因為人非經苦難,很難學會悔改與順服。所以當以色列人從心裏到行為上的悔改,神也看見了:「耶和華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難,就心中擔憂。」
v17~18「以色列人安營在米斯巴?」如果我們參考士6:1 6 便知道,原來亞捫人一如米甸人一樣,他們不是一直統治基列的以色列人,而是趁士產成熟時進行搶掠和破壞,10:17~18便是描繪這種情況。以色列人不能容忍亞捫人這樣搶掠,就結集武裝加以抵抗,以致有兩陣對壘的情況出現。然而以色列人卻有一個大問題,就是沒有將領帶領他們出戰。群龍無首,需要有人號召、統整與帶領,這就是士師記中上帝揀選士師成為拯救者最重要的目的。為了找一個良將,基列的民和眾首領,彼此商議,說:「誰能先去攻打亞捫人,誰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!」(v18)
4. 今天的回應 之前有一位弟兄上一對一課程時,分享他對於那些不冷不熱,或是不愛神卻愛世界的基督徒,有一種無力感甚至是不舒服,好說歹說不斷禱告,卻不能改變他們的心。我就笑說:「無知的人,我們可以教他讓他知;無能的人,倚靠神便能;但是無願的人,就連神也沒輒了。」一個人的悔改與翻轉,通常不能用「教」的,而是需要經歷「破碎與重建」:「老我的破碎與重新以神為中心」,這就是天天背起十字架,捨己跟隨主的意思。我們沒辦法做到這一點,只有神能興起環境等候人自己情願,就好像浪子的比喻,父親並沒有出門去找小兒子,而是天天在問口等待浪子願意「醒悟回家」。當一個人享受罪中之樂的時候,我們無法用說的改變他,只能等人在罪中經歷痛苦與破碎,醒悟過來,回頭找神,這時候才是得救的開始。士師記中以色列人的循環,就是一個例子。求神教導我們不要自找罪受,而是甘心順服,得享美福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723733152/videos/10157847266348153/